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环球热文:探秘《山河锦绣》拍摄地(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冢头镇
2022-12-07 15:13:19 来源: 凤凰网
关注河南热线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央视一套热播的一部扶贫攻坚电视剧《山河锦绣》第32集中,柳家坪中心学校落成,为基层乡村教育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的柳秋玲老师光荣退休。虽然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却勾起了那个年代人的回忆,引起了同为过来人的情感共鸣。柳秋玲和柳家坪中心小学,是父辈人儿时最真的记忆,更是无数个乡村民办教师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电视剧开始镜头中,柳秋玲任教的柳家坪中心小学教室破旧,黑板残缺不全,连课桌板凳都没有,孩子们只能趴在砖头上听课;学校老师紧缺,柳秋玲身兼多职,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课都教,不同年级学生一起上课,上完大班换小班,马不停蹄;因为穷,村里学校发不出工资,老师都跑了,娃娃们没学上。这样真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令不少观众深有感触。


【资料图】

《山河锦绣》电视剧中把教育扶贫贯穿始终。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柳家坪中心小学在中央扶贫政策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成的学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改名为柳家坪中心学校,彻底改变了贫困山区孩子上不起学的历史。那么剧中的柳家坪中心小学究竟在什么地方?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

探秘柳家坪中心小学拍摄地,感受郏县冢头镇的千年文化之根脉。

剧中的柳家坪中心小学,取景于河南郏县冢头镇大王庙。冢头大王庙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明清建筑,座北面南,庙宇西南部紧靠蓝河,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均有一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兽。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三间,砖混结构,小灰瓦覆顶。大殿南面有戏楼两层三间,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侧还有民国建筑三间。六七十年代这里曾是冢头镇中心学校,东厢房室内墙壁上有三块清代石碑,其中一块是重修大殿及庙门碑记,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岁次甲戌季秋立石。

透过大王庙的文化,纵观郏县冢头镇的千年历史文化遗存远不至此,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冢头镇名字的由来及历史故事。

冢头镇历史悠久,早3000多年前都有人类居住,在汉朝时逐渐形成集镇,是郏县“三大古镇”之一,也是“万里茶道”上地域文化独特的商贸古镇,有"日进斗金"之说,也曾被称为"小上海"。据史料记载,薄姬本是秦朝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刘邦手下的大将纪信(冢头镇纪村人)将魏王豹生擒,薄姬作为家眷进入了刘邦王宫,成为一名织女,后又擢升为宫娥,进而得到刘邦的宠爱,生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汉高祖刘邦死后,政权落入吕雉手中,为独揽大权,吕雉对刘邦的儿子赶尽杀绝,只有刘恒幸免于难。究其原因,并非吕雉心软,而是因为刘恒受到母亲薄氏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无意争夺继承权,甘愿来到西北边疆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这才躲过一劫。吕氏势力被消灭后,刘恒被拥立为王,即汉文帝,薄姬成为皇太后。

据传,汉文帝刘恒对母后极为孝敬。在冢头镇流传着不少汉文帝尽孝薄后的传说,位列“二十四孝”之二的“亲尝汤药”讲的就是文帝孝母的故事。

《郏县志》载:汉薄后,郏人。据传,汉高祖刘邦的嫔妃薄姬曾到郏县东北处吊唁在荥阳之战中代刘邦捐躯的大将纪信。她发现此地“黄阜蓄锐、蓝溪藏精”,遂有百年后葬于此的想法。后来,薄太后患病卧床,三年中汉文帝刘恒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遂以仁孝闻天下,并出现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薄后去世,文帝遵其遗愿,将她葬在蓝河之滨,并修建寺庙,派军守护。此后,朝中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常到此进香祭祀。继而酒楼、饭庄、货栈、商号兴,逐步发展成小城镇,称为冢头,延续至今,冢头便由此得名。

千百年来,孝善之风从这里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孝行天下”、“以孝治家”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冢头镇文化深厚。苏轼当年是走过许洛古道的,他在蓝河岸边的石佛寺写下了“郏邑冢头蓝溪东,石佛古寺享盛名……”的诗句。乾隆年间的中州名流、郏县才子仝轨河南科考第一名(乡试解元),为中州学术领袖,诗坛巨擘,有《真知堂诗集》、《真知堂文集》传世,写下了称赞冢头的诗句“唯有健儿偏气象,呼卢处处酒家楼”。金朝时期望臣夹谷清臣(女真人)世系祖的墓地位于冢头镇区西北1公里。夹谷清臣女,于金明昌元年(公元1189年)为大金国章宗帝册封为昭仪,金末元初,为避战祸,夹谷氏均改为仝姓,以求保护本部族自身的安全,是全国仝氏的宗亲。原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纪谦先生主编的《中原民俗》一书中称冢头的茶馆是“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

冢头镇建筑恢宏,至今保留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造被称作"河南第一桥"的兰河七孔石桥,有秦都司宅邸、解学士故宅、高运章宅、崔家祠堂等。其中,解学士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学士解保祥的官宅。秦都司故宅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清康熙武生随征都司秦可都的府宅。建筑多为砖木小青瓦房,属于典型的明清时期四合院建筑,所有的建筑沿中轴线对称而建。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传统建筑群有方形、圆形、古钱币形石窗,有透雕镂花木门窗。木雕包括飞禽走兽、人物画鸟等,表现在门、窗、沿、檩等,无处不在,往往多种工艺并用,工艺细腻,精湛华贵。

冢头镇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李渡口村、西寨村、北街村和东街村共4个。李渡口村位于冢头镇西北部,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项殊荣,2020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2021年12月荣获了2021年亚洲博鳌论坛“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2022年12月5日又荣获“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李渡口村现存明清建筑77处853间,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这里的古楼、古房、古窗,样式丰富;石雕、木雕、砖雕,精美绝伦。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以四合院为主,两进和三进院落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东西有配房。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且大部分保存完整,全村堪称一座“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孝文化是冢头镇传承至今的七重文化瑰宝。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为进一步发掘历史文化名镇资源,按照“特色经济强镇、历史文化名镇、商业贸易重镇”的发展定位,冢头镇正在以文化为魂,描绘共织中国梦的美丽画卷!

(文:郭颖颖 图:李保伟、李利国、刘利国、韩建通、贾丽红)

责任编辑:hN_0728